复杂尿道狭窄手术怎么做
更新时间:2022-08-03 18:39:12

  尿道狭窄的疗效较以前显著提高。对于前尿道狭窄,目前临床上应用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疗效满意,被大家公认为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金标准。但对于长段前尿道狭窄,口腔黏膜移植物选取较长,手术颇为复杂。对于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是标准术式,但对于复杂的后尿道狭窄,由于狭窄段长、局部瘢痕较多、术野位置深、局部解剖层次不清而增加手术难度。本文重点阐述相关技术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近年来,尿道狭窄的治疗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疗效较以前显著提高。对于前尿道狭窄,由于局部可替代组织的缺乏导致其治疗上较为棘手,目前临床上应用口腔黏膜进行尿道修复的报道日见增多,且近期随访效果满意,被大家公认为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金标准。但对于长段前尿道狭窄,口腔黏膜移植物选取较长,手术颇为复杂。对于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是标准术式,但对于复杂的后尿道狭窄,由于狭窄段长、局部瘢痕较多、术野位置深、局部解剖层次不清而增加手术难度[1]。针对复杂这一类手术的技术问题本文做一简要介绍。

  1、前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

  口腔黏膜上皮层较厚,富含弹性纤维,固有层较薄且非常坚韧,组织弹性好,抗染能力强,适合在较湿的环境中存活。同时口腔黏膜取材方便,两侧颊部黏膜、舌黏膜和下唇黏膜可同时取材,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较为理想的尿道替代物[3]。

  具体手术步骤如[2]下:

  (1)麻醉及体位: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或截石位。

  (2)尿道狭窄段的切开:根据尿道狭窄部位作经阴茎、阴囊或会阴部直切口,逐层切开筋膜至狭窄段尿道海绵体表面,尿道内置入F5-7号输尿管支架管作为切开尿道的引导,腹侧或背侧纵行切开狭窄段尿道,并向两端延伸至0、5cm正常尿道黏膜处,标尺测量狭窄段长度。尿道切开创面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手术转至口腔区域取口腔黏膜。

  (3)口腔黏膜的获取:用III安尔碘消毒口腔黏膜,根据所需长度和宽度用无菌记号笔在颊黏膜或舌黏膜上做好标记,选取颊黏膜时,避开腮腺导管开口。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浓度为1:200000),切取黏膜条,口腔创面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取下的黏膜条用生理盐水湿润并修剪多余的脂肪和纤维组织,制作成口腔黏膜条备用。

  (4)尿道成形:尿道内留置F16~F18硅胶导尿管,在无张力的状态下,用6-0可吸收线将口腔黏膜条缝合于切开的尿道黏膜上,阴茎皮下筋膜层多层覆盖扩大的尿道。

  1、1颊黏膜获取

  用III安尔碘消毒口腔黏膜,根据所需长度和宽度用无菌记号笔在颊黏膜上做好标记,避开腮腺导管开口。切取口腔颊黏膜条,口腔创面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取下的黏膜条用生理盐水湿润并修剪多余的脂肪和纤维组织,制作成口腔颊黏膜条备用。

  1、2舌黏膜获取

  用III安尔碘消毒口腔黏膜,根据所需长度和宽度用无菌记号笔在舌黏膜上做好标记,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浓度为1:200000),切取口腔舌黏膜条,舌黏膜创面5-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取下的黏膜条用生理盐水湿润并修剪多余的脂肪和纤维组织,制作成黏膜条备用。

  舌黏膜尿道成形术的特点及优势:取材方便,舌尖缝牵引线后可将舌牵至口腔外,舌左右侧均可良好暴露、取材,且可联合舌尖下方黏膜获取长段舌黏膜。对于大于5cm的前尿道狭窄优先考虑舌黏膜。

  1、3黏膜腹侧镶嵌与背侧镶嵌尿道成形术的对比

  黏膜腹侧镶嵌尿道成形术是在尿道腹侧纵向切开尿道,扩大狭窄部尿道,在无张力的状态下,用6-0可吸收线将口腔黏膜条缝合于切开的尿道黏膜上,然后用阴茎皮下筋膜层多层覆盖成形尿道。而黏膜背侧镶嵌尿道成形术是先将包皮环切,脱套至阴茎根部,然后将狭窄段尿道海绵体游离至背侧,在尿道背侧纵行切开尿道,以阴茎海绵体白膜为血管床将口腔黏膜条固定于其上,再与切开的尿道黏膜缝合。

  口腔黏膜背/腹侧镶嵌成形术的成功率没有明显区别[3]。腹侧成形操作相对简单和治疗效果满意,其缺点是缺乏稳固的着床,使得黏膜新生血管的长入相对困难,移植物存活相对差;由于缺乏良好的机械支撑,在排尿期压力作用下,受供区容易向腹侧突出形成小囊、憩室等,进一步产生排尿滴沥、射精障碍等症状[4]。背侧成形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新生血管形成条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背侧成形时尿道游离较多,较腹侧成形复杂,创伤稍大[5]。因此,技术条件允许下,我们依然主张在应用口腔黏膜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时,移植物应置于尿道背侧。

  1、4术后处理

  阴茎段尿道修补者用弹力绷带包扎,阴囊和会阴部者加压包4~5d,以后改用普通纱布包扎,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排尿。术后3天内禁止口腔张合运动,冷盐水或漱口水漱口每日3次,术后4天可流质饮食直至普食。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5-7天以预防感染。

  1、5手术技术要点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口腔黏膜移植物存活。因此移植物能否尽快建立新的血液循环和伤口有无感染至关重要。术中应做到:

  ①尽可能建立一个平整又有良好血供的接收床,对于采用腹侧镶嵌术式,皮下筋膜严密、多层覆盖黏膜移植物至关重要;

  ②尽量缩短黏膜移植物的缺血时间,是指取下黏膜条至黏膜缝合于尿道黏膜上的时间间隔;

  ③局部无感染,术后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7天。

  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1)口腔黏膜条的要求:获取黏膜宽度一般在1、5~2、0cm左右,黏膜长度根据尿道狭窄长段选取。口腔颊黏膜。口腔黏膜条厚度为全层上皮组织,需将皮下脂肪、纤维组织切除干净,仅留较厚的上皮层,利于黏膜血管化和早期黏膜成活。

  (2)获取黏膜条的技术要点:无菌记号笔标记取材部位,在获取口腔黏膜时选用肾上腺生理盐水黏膜下注射,将需游离黏膜部位充分隆起,便于分离黏膜同时利于创面止血,创面明显活动性出血处需电凝止血,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创面。

  (3)吻合口狭窄的预防:为避免黏膜与正常尿道黏膜吻合处狭窄,首先狭窄段尿道切开一定要到位。

  (4)防瘘处理:对于腹侧黏膜镶嵌术式,可将皮下筋膜层多层覆盖扩大成形的尿道。将筋膜层“多层交替缝合”加盖于黏膜上,目的是提供良好的黏膜接收床,利于黏膜的存活,同时也可有效地预防尿道皮肤瘘的发生。对于背侧镶嵌方式,包皮环切脱套至根部的手术方式能预防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5)术后对移植区加压包扎4-5天,使移植物与接收床紧密粘合而消除死腔,这对于保证移植物存活至关重要。

  2、后尿道狭窄: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

  (1)麻醉及体位:成人采用硬脊膜外腔麻醉,儿童采用全身麻醉。采用过度截石位,臀部垫高,呈斜梯状。

  (2)切口及显露后尿道狭窄部位:会阴部倒U切口,两侧达坐骨粗隆前缘,切口上缘至阴茎耻骨前弯处。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球海绵体肌(如为再次手术,很难分离出球海绵体肌结构层次,被瘢痕组织所替代)。中线用电刀切开球海绵体肌,显露球部尿道,用血管钳先游离尿道球部后缘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间隙,在其深面将球部尿道游离出来并用吊带提起便于操作,用组织剪剪开尿道后缘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中线无血管附着处,注意操作时勿损伤海绵体组织。游离时可以发现球部尿道处明显膨大,随后尿道进入尿生殖膈后逐渐变细,提示可能已游离到狭窄或闭锁部位,如无法确定,以“尿道探杆”为指引,辅助“手感”准确辨认狭窄部。

  (3)切除尿道狭窄段:在狭窄或闭锁处组织剪离断尿道,离断时尽可能靠近闭锁部位。通过耻骨上膀胱造口,尿道探杆经膀胱颈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探杆头部很容易从切开的会阴部摸到。以探杆为引导,将近端尿道周围密集的纤维化瘢痕彻底切除。同时修整尿道远端瘢痕。

  (4)尿道端端吻合术:确保球部和前列腺部尿道粘膜间无张力的吻合。吻合线可应用4-0或5-0可吸收缝合线,6针缝合或8针缝合。

  (5)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放置引流片:缝扎或电凝止血,放置引流片位于吻合口一侧,缝合球海绵体肌,缝合皮下筋膜层。垂直褥式缝合皮肤,引流片48小时拔出。

  2、1术后常见并发症

  常见术后并发症是出血、伤口感染、伤口裂开。复杂性尿道狭窄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感染导致愈合不良、吻合口裂开及增殖性瘫痕组织形成。防止感染的关键是术前的抗感染措施得力,做好膀胱和废用尿道的冲洗和灭菌。对膀胱造瘘管和导尿管留置时间长者,应及时更换。此外,切口低位引流,会阴部切口加压包扎,都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2、2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有三:瘢痕彻底切除、黏膜无张力吻合、避免直肠前壁的损伤。

  (1)彻底切除尿道周围瘢痕组织:如何彻底切除?采用“手触法”判断并切除瘢痕。在切除瘢痕组织时,用手指触摸局部尿道及周围组织床,若有硬感则提示瘢痕切除不彻底,应达到局部触摸组织柔软,无瘢痕时再行吻合。

  近端尿道瘢痕切除及正常尿道粘膜的显露:手术操作关键点在于“探杆内引导”作用。

  ①“探杆内引导”之一:引导瘢痕组织的切除。通过耻骨上膀胱造瘘口,尿道探杆经膀胱颈,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手指能触摸尿道探杆的位置,采用电刀逐层切除后尿道周围的瘢痕组织,边切瘢痕边触摸与尿道探杆之间的距离,直至显露后尿道粘膜并切开。使F22-24探杆顺利通过。切除后尿道周围瘢痕,采用“边切除、边触摸”,以判断是否彻底切除。注意不要远离尿道做过多的游离和切除,这样容易损伤直肠前壁。

  ②“探杆内引导”之二:引导正常后尿道粘膜的显露。经过瘢痕组织的切除,后尿道开口触摸起来比较软,此时利用尿道探杆自由伸缩,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可清晰地显露正常的尿道粘膜。能够用中型镊子很轻松的提起粘膜,以便于吻合。

  (2)进行无张力吻合。如何达到?两尿道断端吻合时如有张力则可通过充分游离远端尿道,劈开阴茎海绵体中隔,楔形切除耻骨联合下缘的方法以缩短两断端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