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游行抵制赴港生子
更新时间:2024-04-28 03:27:21

  数百人在香港街头游行,争取香港本地孕妇权益,抵制大陆孕妇赴港生子

  由于近年来内地孕妇在香港生孩子的几乎占香港新生儿数的一半,面对势头不弱的内地赴港产仔孕妇,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近日,数百人在香港街头游行,争取香港本地孕妇权益,抵制大陆孕妇赴港生子。

  从去年11月至今的3个多月时间里,这个话题一直占据着不少香港媒体的显著位置。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复杂世象面前,简论是非,轻言得失,也许并不明智。《新民周刊》记者在香港接触到的,有即将在港分娩的内地“准妈妈”,也有情绪略显激动的本地孕妇,有积极建言的港府议员,也有冷静思考着的专家学者。我们所提供的,是现场的客观实在。

  2007年2月1日,香港政府出台新政,在入境和收费方面对内地赴港孕妇作出相应规定。我们依然关注着这个“正在进行时”。

  赴港生子“实验”

  Jack太太住的病房共有12个床位,全部都是内地的孕妇,大多来自珠江三角洲,也有福建和山东的。

  被诱惑的Jack

  2006年10月,珠海人Jack和怀孕8个多月的妻子在小心翼翼地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但妻子同学诉说的一位亲戚的经历改变了他们未来的生活,至少是打破了此前他们对宝宝降生过程的一切计划——

  Jack的妻子听同学说,同学在深圳的亲戚怀了第二胎,临产前跑到香港私立浸会医院顺利生产,在那边坐完了月子,宝宝还拥有了香港的居民身份。故事听上去很轻松,过程其实很折腾:这对夫妇在去香港之前对行程做了周密详细的布置。丈夫特地办理了一年内赴港两次的签证,先陪妻子过关。快要临产的妻子住进了浸会医院,而丈夫则住到了一个香港朋友提供的房子里。分娩后的妻子可以申请办理延期留港一个月,而丈夫在7天入境限期的最后关头,又通过皇岗关口重新过关,然后又在香港网上申请了第三次签证,于是夫妻俩一共在香港呆了21天,而新出生的宝宝也顺利拿到了香港的出生纸、回港证和回乡证。

  Jack此后陆续得知,这对夫妇带着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回到深圳后,终究受到了相关部门的追查,需要交纳总数为15万元左右的罚款。或许是看到隐含的商机,这对从事化妆品生意的夫妻打起了为人做“赴港产子”中介的主意。而妻子的同学告诉他们这个故事也正是为了向他俩推销这个业务。

  Jack和妻子顿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我们是第一胎,完全合法,为什么不试试呢?”夫妻俩之前在报纸上也看到过“赴港产子中介”的新闻,却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的将来来说,香港户口毕竟还是有很多好处。比如香港的护照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免签证;他们的教育制度,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不用交纳学费等费用(只需要交纳每个月的教材费);还有福利政策……”

  对方开出了7万多元的价格。虽然Jack对赴港生子的计划很心动,但精明的他没有立刻做出回答,而是回家后上网寻找多个打着“赴港产子”招牌的中介机构。最终Jack选择了一家位于广州的安产服务中介,据说这家中介原本是给婴儿做智力测评的,后来看到这个生意好,就转了行。中介开出的价格很“透明”,中介费用(包括夫妻俩在香港的住宿、交通和代办婴儿香港证件费用)1.3万-1.8万,给医院的费用(包括在医院里发生的一切费用,分娩过程没有出现其他医疗问题的健康产妇)在3万元左右。

  Jack说自己只是个工薪族,而4万元的价钱符合自己的承受能力。11月他带着妻子来到广州中介处报名,在往中介的账号上打了3000元定金后,中介给了他一个香港“接头人”的电话号码,Jack和对方约好了此后的一切事宜。

  颇为顺利的香港行

  Jack夫妇选择了可以预定日子的剖腹产。中介通常希望孕妇选择剖腹产,而不是顺产。因为后者需要保证预产期“卡”在签证留境期内战战兢兢过境,还得担心在半路上出现分娩状况,将孩子生在罗湖关口的新闻早已经见诸报端。而剖腹产的孕妇如果顺利的话,抵达香港后立刻就可以住进医院生产,三四天后就可以出院,带着宝宝和他的香港身份回内地。

  11月28日清晨,预定妻子剖腹产的前一天,准备就绪的Jack夫妇拿着港澳通行证,提着大包行李起程。他们选择了坐船从珠海直接到香港的港澳码头过关,入境时海关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大腹便便的Jack太太,照例询问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和到港后的住处。早有准备的Jack对答如流,他说自己是和妻子一起到香港亲戚那里探亲。当后来被很多人质疑此言时,Jack向《新民周刊》记者坚持说自己没有骗海关,因为他在香港的确有亲戚,Jack的母亲还特地为香港的亲戚准备了很多礼物托Jack带过去。

  从未去过香港的Jack带着妻子坐地铁到了九龙尖沙咀,接应他们的香港人第一时间把夫妇俩带到了香港私立浸会医院做产前检查,为此Jack在太太还没入院就先交了1500港元的产检费用。对于内地医院的产检报告,香港的医院有的承认有的不承认。

  产检显示Jack的太太身体状况良好,可以马上入院接受剖腹产手术,当天Jack太太就住进了浸会医院。这时Jack付给中介第二笔费用5000元,并以380港元一晚的价钱,住进了中介提供的位于尖沙咀附近一条商业街的公寓里。Jack的房间才3-4平方米,火柴盒般大小,带一个卫生间,但是Jack知道这个价格在香港来说算便宜的。第二天Jack住进了亲戚家,他还是不想花这个冤枉钱。

  第二天,Jack的太太顺利地接受了剖腹产手术,两天后就可以下床,甚至可以抱着女儿走动。这一切让Jack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骄傲:“之前我嫂子在内地医院生了对双胞胎侄儿,花费将近2万,但宝宝一生下来就要进氧舱,要打这个针那个针的,医生甚至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Jack太太住的病房共有12个床位,全部都是内地的孕妇,大多来自珠江三角洲,也有福建和山东的。有和Jack一样通过中介来到香港的,也有通过亲戚在医院预定床位的,还有一些在香港做保姆的老太太专门做老乡的生意。

  12月1日,仅仅在香港医院里住了3个晚上的Jack太太出院回家了。Jack最后算了这趟香港之行的经济账:在医院付出了近3万港元的医疗费用,最终给予中介的代理总费用为1.28万元。很值得。

  网上挨批

  回到珠海的Jack对于赴港生女的经历越想越兴奋,几天后他在网上论坛上发帖,希望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然而采访Jack时,他的心情和当时已完全不同,他的一席话道出了此后的遭遇,“说出来要被别人骂的”。

  Jack原本计划一步步地介绍自己和妻子赴港生女的经历,没想到故事刚起了头,就引来潮水般的漫骂,甚至是人生攻击。无数的网友跟帖发表意见,但九成以上的意见显然都不赞成Jack赴港生女的故事。

  “花几万元能给孩子买个美好的将来,怎么不值?这些钱我们不是拿不出来,平时省省也就有了,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况且在内地要上大城市的户口也不容易啊,到北京上个户口不也要费周折、花数万元吗?为什么涌到大城市去的人,就没人指责?”不断回击着种种漫骂的Jack虽然一直说着“理在我这边,政策没有不准我的行为”,但他改变了原先的想法,没有继续在论坛上公开自己的故事。

  不仅在网络上,现实中Jack也一直面对着身边长辈们的质疑:“现在内地发展不是很快吗?这样做有没有必要?”

  Jack的烦恼随之而来。孩子会在香港长大吗?对孩子的未来有何设想呢?Jack坦言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拥有香港身份的好处现在也看不出来。Jack说未来要看夫妻俩的经济能力,有能力就让孩子过去读书,但妈妈过去陪读的话,自己一个人怎么养得起三个人?而且也不见得在香港读书就一定比内地好。也许等到女儿读高中有能力寄宿的时候,可以让她过去。

  “当初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无论在内地和香港都是一样养大,只是多一个香港的身份,就多一条路,多一个发展的渠道。”

  故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

  1个月后,Jack又在同一个论坛上发帖,这次他没有介绍自己的故事,而是转贴了一则关于他赴港生女经历的新闻。这一次骂他的网友少了,“也就一半在骂我吧。大家的态度好像开明了一些,慢慢接受了”。让Jack更觉有趣的是,一些在网上骂他的人私地下来找他,之后也踏上了香港产子路。

  Jack在帖子中还多了一个举动,贴出了某中介的联系电话,很多网友开始怀疑他此帖的用意。而面对《新民周刊》记者的采访,Jack也极力推荐了他正在做中介的一个朋友——“马小姐”。

  香港,向内地孕妇喊停?

  2-3月份私家医院的内地孕妇预约已经全部爆满,甚至有医院的预约登记排到了7月份。

  刚刚过去的2006年,内地孕妇在香港生下了26132个香港小孩。这些小孩的爸爸,有些是像Jack这样来自内地的,也有像刘燕琳的丈夫这样本身就是香港人。

  记者遇到刘燕琳时,是她住进私立任安医院生产后的第三天,也是她来到香港待产的第二个月。刘燕琳是个上海姑娘,嫁给了来自香港的丈夫,目前定居在广州。来到香港待产后,她格外关注香港报章上关于“内地孕妇涌港生育”的报道,理由是“怕自己订不到医院”。

  刘燕琳的担心不无道理。过去3个月来,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几乎成为香港全城热议的话题。根据香港入境事务所的统计数据,内地孕妇在香港所生婴儿的数目由2003年的10128名增到了2006年的26132名,3年时间增加了158%。大约每3个在香港出生的婴儿,就有一个是内地孕妇的小孩。

  香港的公立医院资源紧张,人手不足,床位不够,致使香港的本地孕妇怨声载道。为此一群为本地孕妇争取权益的孕妇代表在11月19日走上街头,喊出了“争取本地孕妇权益行动”的口号,向当地政府游行请愿,呼吁保障本地产妇的权益。

  香港政府随后在1月初出台了实行非本地孕妇使用香港公立医院产科服务的中央预约制度等一系列新政。2月1日起,有意在香港产子的非本地孕妇需持有香港母婴健康院或香港注册医生的介绍信,前往公立医院门诊部预约产前服务,并同时一次性交纳3.9万港元的预约产科套餐服务费,才能获取“预约纸”以便日后入境。同时,怀孕超过7个月的孕妇如果没有“预约纸”也将被禁止入境。如果孕妇没有预约而在香港公立医院产子,需要交纳的费用为4.8万港元。香港政府希望能够从入境和提高收费两个方面来规范内地孕妇赴港行为。

  香港,向内地孕妇喊停了吗?

  新政

  2月1日,是香港“限制”内地孕妇入境新政的第一天。来自香港医管局的数据显示,全香港提供产科服务的8家公立医院当天共发出了734宗非本地孕妇预约确认书。其中,伊利沙伯医院占最多,有181宗,其次为东区医院及屯门医院。

  在这8家医院中,有5家医院整个2月份的非本地孕妇名额已经爆满,只有广华医院、玛嘉烈医院和东区医院仍有部分名额。而威尔士亲王医院和屯门医院未来3个月的非本地孕妇名额都已被预约一空。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郑信恩告诉记者,1月份平均每天都有18名非本地孕妇通过急症住院分娩,比去年12月减少了近四成。1月份有803名非本地孕妇在公共医院分娩,比去年12月减少了近两成四。在伊利沙伯医院视察完新政策落实情况后,郑信恩强调新制度能确保本地孕妇得到妇产科服务,同时能够把处理非本地孕妇个案控制在医管局的能力范围内。

  新制度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希望通过预约分娩制度减少孕妇通过急诊分娩的行为,“未来几个月我们会密切观察内地孕妇经急症室入院是否有减少”。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表示。此前有数据显示,去年13000多个内地孕妇来港分娩,85%是经过急症室入院的,对母婴安全和医护人员构成压力。

  在实施内地孕妇入境新措施后,所有怀孕7个月以上的内地孕妇,入境时必须出示本港医院发出的预约确认书,否则会被拒绝入境。在试行政策的1月份最后一周,有785名怀孕者入境时被邀请接受进一步查询,有49名怀孕访客因为不符合一般入境条件而被劝返,其中3人经过海路口岸,其余46人经过陆路口岸。

  在香港立法会议员李国麟看来,将非本地孕妇现象掌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她们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香港政府面对此现象的第一个明确的立场,是好事。但在过去几年里,香港政府似乎忽略了这个现象。

  源起

  内地孕妇赴港生育成为问题,归根究底源自2001年的“庄丰源案”。庄丰源,1997年9月在香港出生,父母都是内地人,拿双城证赴港探亲期间生下了他,一直由拥有香港居留权的祖父照顾。香港政府入境处根据《入境条例》,“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若要成为永久性居民,则在其出生时或以后任何时间,其父母的任何一方必须已在香港定居或已享有香港居留权”为由,要将庄丰源遣返回内地。但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可判定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庄丰源的祖父提起了诉讼,2001年,香港高等法院和香港终审法院相继裁定庄丰源胜诉,不论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权。此案例为内地孕妇在香港生子打开了大门。

  2003年起港澳自由行的推行使内地人士到香港更加便捷,也为很多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创造了机会,更是令公立医院产房供不应求。公立医院是香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政府每年向公立医院拨款,以保障香港市民享受到低价的医疗服务。比如说,普通门诊收费45元,免费开药;因病住院,入院费50元,住院费每天100元(包括餐饮、药费和手术费)。对内地孕妇来说,首选也是公立医院。

  “两年前的公立医院收费很便宜,内地孕妇分娩的话1天只需要花3300元港币(包括医生和产房等所有费用)。那时很多内地孕妇生完孩子第二天就要求出院,可能花不到6600元。”香港私立仁安医院院长李继尧告诉《新民周刊》:“她们很多人都是生产前最后一刻赶到医院,痛得很厉害,一到产房孩子就出来了。”

  邻近深圳罗湖口岸的北区医院一直被认为是内地孕妇的热门分娩地。虽然医院不设立产科服务,但因为靠近罗湖口岸,很多内地孕妇选择了通过急诊分娩;而产科“名牌”广华医院则直接就被称为“沦陷区”,因为人手和设施紧缺,该院不仅暂停了火爆的产前讲座,并取消了丈夫陪产服务。

  巨大的压力面前,医管局也想过对策。去年9月1日起,医管局旗下所有的公立医院大幅调高了内地孕妇来港产子的收费,产科分娩服务套餐(加首三日普通病房住院)收费2万港元,其后每日住院费3300港元。这条措施显然收效甚微,公立医院的内地孕妇依然没有减少,而随着“口碑传播”,入住私立医院的内地孕妇越来越多。

  “从2006年3月份开始,来仁安医院的内地孕妇每月逐渐增多,到6-7月时每月差不多有100多名孕妇入院生产。11月300多个婴儿出生在仁安,一半是内地的;12月403个婴儿出生在仁安,58%是内地婴儿。”李继尧说。而近期在私立浸会医院预约的孕妇中,六成是内地人。

  继香港政府推出关于内地孕妇来港产子的新措施后,香港私家医院联会也在年初推出了“产科分娩中央登记系统”,以减少因孕妇或其产科医生预留几间床位而造成浪费,同时保障香港孕妇有足够的床位并享有优先的分娩服务。与此同时,香港多家私立医院也大幅度提高了内地孕妇分娩费用。

  新措施实行以来,多家公立医院的内地孕妇预约登记爆满,而私家医院联会会长刘国霖告诉媒体,2-3月份私家医院的内地孕妇预约也已经全部爆满,甚至有医院的预约登记排到了7月份。

  压力

  据有关人士称,内地孕妇蜂拥而来,给香港带来一连串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产科病房尤其是公立医院的产科病房爆满,当地孕妇本应享受的服务大受影响,而这正是香港孕妇上街游行的主要原因。

  根据香港大学妇产科教授劳子僖提供的数字,目前全香港公立医院共有632名助产士和188名妇产科医生、800多张产床。种种现象显示,香港公立医院妇产科服务已严重超负荷,并开始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及安全。面对人满为患,医疗资源没相应增加,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压力也愈来愈大。不少医院的产科护士假期难以保证,甚至还有产科护士不堪重负而选择辞职。

  人多,公立医院的资源不够用。但对公立医院和医管局来说,“走数”才是最大的压力。走数,也就是看完病不给钱、欠了一屁股债一走了之。根据香港审计署的调查,2005至2006年,拖欠个案有2138宗,涉及款项2858万港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2倍。

  “公立医院‘很好’的,以前病人可以先办好出院手续(抱走婴儿)然后再去结账。去年公立医院的分娩套餐费用提高到2万,但遇到急诊,或者公众假期和办公以外的时间,还是可以不交钱先去手术。结果手术完了以后,还是有人不付费就走了。”在李继尧院长看来,很多内地人“聪明”地利用了这个规则。

  但对私立医院来说,最大的压力不是人多或者“走数”,而是安全问题——母婴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来香港的内地孕妇很多都没做过产检。他们不知道胎儿是否健康,甚至自己感染了HIV或梅毒等疾病都不知道。我们的医务人员没办法提前做预防措施,会有一定的危险。如果我们提前知道的话,也可以为婴儿做好预防措施。”李继尧特别强调,这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很重。

  对于新的产科分娩中央登记制度和分娩预约制度,李继尧对此的解读是,鼓励内地孕妇提早预约分娩服务及接受适当的产前检查,从而让内地孕妇有秩序地使用本港医疗服务,保障孕妇、胎儿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我们需要提前知道想来医院生产的内地孕妇数量。如果这个数量在我们的应付范围内,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希望这个数量太多。因为香港政府对于这些婴儿同样有承担的责任,需要对未来做提前规划。”李继尧说。

  私立医院面临的另一个质疑就是是否和中介有所合作。圣保禄医院每月300多个分娩孕妇中,内地孕妇的比例已由去年的五成激增至今年的七成,其中两名挂单医生更有八成病人是内地孕妇。该院院长方津生表示,院方调查后未发现驻院的两名产科医生,或挂单的妇产科医生有收受回佣问题,亦未有证据显示他们与中介组织或中介人有联系。方津生坦言不排除个别医生与安排内地妇来港产子的中介人有合作,双方亦可能有利益关系,但院方暂时未找到相关的证据,该院已提醒所有医生要遵守专业操守。

  “我知道香港有一小部分私立医院的医生和中介人有联系,中介人会带内地孕妇过去看他的门诊。”李继尧说。

  中介

  去年6月,深圳警方以非法经营罪拘留了一个赴港生子中介的内地联系人施小姐。施小姐在2005年9月赴香港探望父亲时结识了张姓的香港妇女,做起了为内地孕妇提供赴港生产的“一条龙”服务,从中谋取利益。施小姐每介绍成功一个孕妇可以获利1000元,每天下午她都会到深圳妇儿医院派发名片,先后已经派发1000多张,共有19名孕妇前往香港生产,获利1.2万元人民币。

  施小姐这种专门办理此类“赴港产子”的中介人,他们从最初熟人间的业务介绍,发展到如今的“一条龙”服务,大多中介在内地和香港都有专人负责,以咨询和安产服务的名义称呼自己。

  比如说许小姐,周刊记者刚打通她的电话,电话那头她就快人快语,“我们有车从深圳接送你去香港,在那里有人照顾,帮你联系医院,帮你开车,帮你办小孩的出生证明。总之这些你不用操心,你快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生?”

  她很心急,香港政府的新制度已经出台,没有预约纸可能进不了香港,而且2-3月份的大部分私立医院都已经“没得挑,哪家医院有空位就进那家”。她开出价格是不包吃住1.3万元,医院费用自理。公司也提供住宿,标准三星级的旅馆标间,8个晚上加上中介费1.66万元。

  她所说的旅馆标间位于尖沙咀闹市区的一条商业街边某大厦三楼的公寓,整个屋子分为一个大客厅和5个小房间,外加一个工作间。5个小房间就是5个旅馆标间,双人床、电视机、电话和小冰箱,外加一个洗手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前去探访时,一位孕妇正好在家人的陪同下逛完街回来;另一位孕妇则在丈夫的陪伴下刚刚入院准备剖腹产。

  记者探访的另一个中介明确表示自己只提供到仁安医院产子的服务,而她推荐的住宿是医院附近两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周边是沙田最大的商业区。“公寓几个人合用,不方便。不如酒店自在,24小时酒店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她根本不担心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很多怀孕的客户在入院生产前还在不停地逛街,吵嚷着要买什么LV;甚至有客户全家出动,孕妇入院生产,其他人游遍香港城。

  中介提供的服务其实很简单,帮你预约医生,然后预订医院床位,全程接送,负责办理婴儿证件和孕妇证件的延期事宜。事实上,如果没有中介,内地孕妇完全可以自行完成这套手续。但正如Jack所说,“我也想过自己或者通过亲戚去办。但小孩太嫩了,经不起折腾,加上孕妇开刀不能吹风,自己去办,排队要排死人;中介的话,一般几个人去几个点排队,几个客户拿一个号,我们几个客户过去一下就能搞定。”

  未来

  孕妇到香港产子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的为了小孩能获得一张香港身份证,有的为了孩子日后能便捷地往国外发展,有的为了能够享受香港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有的为了到港超生,但也不乏为了从港府骗取津贴的。

  但对于刘燕琳来说,她自己原本打算在上海分娩,父母在身边也可以帮个手,只是来自香港的丈夫坚持要宝宝办理香港身份证。至于自己,根本没打算成为香港居民,“来香港没福利,在上海起码还有养老金”。对于刘燕琳和丈夫来说,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丈夫是香港的纳税人,自己却不能享受香港的医疗福利,要交纳和Jack太太同样的分娩费用呢?

  香港准妈妈口述

  我们的行动就是希望政府、医管局和福利机构方面能制定一个比较好的配套措施,能够规划管理来港生产的内地孕妇。

  口述者 争取本地孕妇权益行动发言人 刘太太

  我们是一群在网络上认识的准妈妈,全部都是义工,比较活跃的大概也就十几个人。

  8个月前,我发现自己怀孕时,就在网络上搜寻相关资讯。很多妈妈会在网上讨论区里分享自己的经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多妈妈在生产时,觉得公立医院的人手很紧张,自己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很明显的是,使用服务的人多,提供服务的人少。

  比如说,现在我们的产检次数减少了,产检时可以享受的项目也减少了。像B超,如果是生第二胎的妈妈,很可能一次B超的机会都没有。妈妈根本不知道胎位是否正,医生对此的解释是,资源不够,都已经排满了。因为你第一个孩子健康平安出生,他们只能把第二胎也假设成平安。

  我上周刚在公立医院做的产检,约好10点20分,直到11点才见到医生。拿皮尺丈量了我的肚子,问我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然后写下下次产检的时间,3分钟后就结束了,真是破纪录的速度。我到现在为止只做了一次B超,每个月我都得自己花钱到私立医院去做B超,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承受得起私立医院的费用。

  理论上,香港医疗系统应该可以预估出使用者的数量和医疗配套的比例。为什么这样呢?细究下去,我们发现,原来这几年不少内地孕妇来香港生孩子,其中包括丈夫是香港人的,也有一些是2001年庄丰源案例之后特地来香港生孩子的内地父母。有些内地孕妇为了节省一天的费用,在医院门口坐到凌晨12点以后才冲进去生产。她走急诊,有优先权,加塞。但那些本来准备排队进产房的准妈妈们可能就从不急的状态变成了急的状态,甚至有些个案是还没有进产房,在没有助产士的帮助下就生下了宝宝。当时助产士都在急诊室帮忙嘛。

  我们写信给香港立法局的议员,和一些相关的团体,比如当年帮忙争取庄丰源居留权的一些律师或者香港的一些政党等等。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书信让他们去关注这个现象,大多石沉大海,只有3个议员给我们回了信。其中一位就是立法会议员梁耀中,他接见了我们。

  梁议员在和我们面谈后表示,他知道来港生孩子的孕妇不少,但不知道原来医疗系统根本负担不了。

  梁议员告诉我们,如果这样的话,应该向外界发出一种声音,让大众知道我们的困难。在他的“街坊工友服务处”的支援下,我们在2006年11月19日申请办了个游行。其实规模很小,也就70-100人之间,大部分都是准妈妈和他们的家人。但是出来之后反响很大,这是我们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作为准妈妈,当初我们只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我们接触到一些个案,因为医院人手很紧张,没有办法立刻去帮孩子洗澡或做一些清理,结果胎水进入了肺部导致肺炎,需要入院治疗一段时间。我们不是担心自己要疼多久才有人缝线,也不是担心宝宝出生多久才有人清理。

  我们从来不反对内地孕妇来香港生孩子,香港的出生率一直往下跌,他们来香港生产是对香港出生率的帮助。他们以后真的在香港住下来的话,也可以成为香港将来的劳动力。但是这其中有一些问题,如果老公是香港人,我们可以很确定地相信,小孩将来会是香港公民的一员。可是有一些父母完全不是香港人,生完小孩后就离开了香港,小孩将来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长大?现在是香港的妇产科资源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接下来就是教育、福利、医疗和房屋规划等,没有办法去决定这个小孩是否要来香港,什么时候会过来?

  一起被披露的还有医疗费用的“走数”问题。说实话,这些现象我们是很痛心的。让我们觉得“不公平”的是,有些内地父母将孩子放在亲朋好友那边寄养,小孩可以申请香港政府差不多每个月3000元的综合援助。可是这些援助金怎么来的呢?这是我们香港人自己纳的税,站在我们的立场,我们自己还没有照顾好,我们这些中产阶层有很多福利都没有办法享受到,可是我们纳的税,要帮你养孩子是不是合理呢?当然这些现象是小数量,大概也就1%左右,但在我们眼中,这种情况应该是一个也不应该有。

  我们的行动就是希望政府、医管局和福利机构方面能制定一个比较好的配套措施,能够规划管理来港生产的内地孕妇。从组织游行到现在才2个月时间,事态已经有这样的进展,我们相信政府真的是有心在做事。只是需要时间而已,我们可以理解。

  目前新制度刚刚执行,我们还没有看到效果,不好评价。但是针对医疗费用“走数”现象而提高分娩费用我们从来都认为,加费不是好方法。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你能负担得起,我就欢迎你。事实上,香港的整个医疗系统应该是提供给本土居民的,如果外来人口比例不高的话,就好像2001年和2002年的600多人和1200多人,我们可以吸收和承担。

  在一些场合我和医管局的人聊过这个话题,他们不认为现在医疗资源不足。他们认为,以现在公立医院的资源可以应付39000名孕妇,加上私立医院的5000个左右,从数字来看可能是刚好能了。可是这39000是以怎样的标准来计算的?如果以我之前提到的这些根本不达标的服务水平来计算这个39000,没错,数字上够了,可是你提供的服务是根本不够的。我们想知道来年提供的服务是否足够?